close

  進口原油使用權審批細則即將落地,隨著進口原油使用權放開,民營煉油廠將迎來利好
  □本報記者程昭華
  進口原油使用無須再經“二道販”
  在逐漸開放終端油品市場的步伐下,進口原油權也在高呼聲中開始鬆動。隨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審批細則的即將落地,眾多民營煉廠也圍繞其開始大興土木。
  “進口原油使用權的開放,對地煉企業意義重大。從經營角度來看,民營煉廠終於可以從分包商的身份轉變成經銷商。”談及進口權的開放,省內一家民營煉油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。
  煉油,卻無法自主進油,這一直是圍繞在民間煉油企業頭頂的一片烏雲。自1999年國家出台《關於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範原油成品油流通持續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之後,民營的煉油企業不僅沒有直接從國外進口原油的資格,就連已經到岸的進口原油,也沒有購買和使用的權利。
  劉先生告訴記者,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集團成立和《意見》出台之前,地煉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進口原油進行加工。“比如沿海地區的油品直輸,再如地煉企業直接從國外獲得進口原油配額。”而使用權收緊,令地煉企業淪為下游加工商,正處於黃金時期的地煉市場,也瞬間偃旗息鼓。
  如今,民營煉油企業的油源主要依靠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批發、代購項目。即使建廠在新疆這種油資源豐富的地區,也難自己獲得燃料油。“這令兩桶油成了地煉企業的‘主管單位’,企業的自主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。”河南順發業務部經理郝先生表示。
  此次進口原油使用權的開放,無疑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這種被動局面。上述企業負責任人認為,通過使用權的開放,將會有更多的煉油企業參與到進口原油的進口、經營中。“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意思並不是說可以隨便進口原油,而是進口油到國內後,企業可以去進行申請和加工,而這同時也是企業想要直接進口原油的一個先決條件。”
  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約有21家企業有原油進口資質,而其中多數還是“三桶油”旗下的子公司,參與的民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  從現有政策來看,企業進口原油有兩個障礙,一個是商務部的配額,一個是兩大集團的排產計劃。進口原油使用權的細則出台,意味著煉油企業在拿到配額之後不再需要去兩大集團那裡轉手。“這種變化將是巨大且顯而易見的。“郝先生說。
  民企競爭力將得到提升
  “地煉企業曾經繁榮一時,正是由於兩桶油的成立和國家管控的加強,令民間煉油形成如今上游出得去進不來、中游有產能沒原料、下游價格管制的市場格局難以突破的局面。”行業人士孫祥說。
  2010年,國務院發佈《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其中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,這被民企視作進入油氣行業的希望。但至今進口權和進口配額不開放,令一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,只能幹等“東風吹”。
  如今國家對進口原油管控方向的鬆動,給了地煉企業一個選擇、提升的機遇。
  孫祥認為,如果進口原油使用權開放,民營企業在石油流通領域除了可以更進一步外,也可為未來石油進口配額開放打好基礎。“經過20年的洗練,現在留下的地煉企業,都是資質好、有實力的民營企業。未來配額如果也能放開,將讓民間企業爭取到更多油源,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。”
  在1998年之前,由於原油進口權還未捆綁,石油民企曾經歷了多年的“黃金時代”:在石油流通領域占據85%的市場份額,民營資本占成品油批發企業總數的1/3,國內加油站總
  數的56%。如今重新開放進口原油使用權,地煉企業的上下游將就此打通,重新為企業帶來鏈條式上的利潤。
  儘管進口原油有著諸多的要求,條件看起來也頗為苛刻,但“原油自主”的誘惑正在促使煉油產業加速產能擴張。
  “尤其是在去年國家能源局公佈煉廠的加工標準之後,煉廠為了‘衝擊’資質,產能擴張得非常迅速。”河南省化工協會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。
  據東方油氣網統計,2013年整個地煉產能超過1億噸,開工率低於40%。而僅一個山東省,2014年的預計產能就將提升50%。但與之矛盾的是,進口原油所需要的相應配額,卻顯增長乏力。
  也正因此,隨著使用權的開放,配額趕不上產能的困局,將使地煉產業進入新一輪優化重組和兼併整合的過程。上游競爭格局逐步形成,煉油市場化接軌速度加快,構建一種打破產業壟斷又不破壞國家戰略需求的生態平衡。
  孫祥認為,從目前的政策走向來看,進口權開放很難一步到位,政策的落實或需要較長時間。“但無論怎樣,使用權的開放是原油進口鬆綁的第一步,地煉企業的崛起,將慢慢再次出現。”  (原標題:“自買自用”原油時代有望來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h42lhks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